今天过中秋节,下午成了不是法定假日的假日。作为外乡人,对于过节没有太深刻的感受 。何况小孩不在自己身边。于是乎,上网又成了我打发时间的首选。
在网络里,我遇到了刚认识不久的一个网友,由于年龄相仿,闲聊中不自觉地聊到了小孩。说到孩子,我总会感觉有些底气不足,儿子什么都好,就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,追究其原因,应该是目的不明,动力不足。
想想还是自己的错。从没给他过任何压力,从没逼他做过任何他不愿意做的事,他总是在开心和自在中送走每一天,当然,他也就毫不客气地证明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”这样一句至理名言。这不得不说是我的悲哀!
想想还是自己的错。儿子九岁的时候就离开我们到学校全宿,一个月才回家一次。他在家的时候,我除了给他改善伙食,并没有给他营造过浓厚的学习氛围,他看到的只是父母忙碌工作的身影,或者还有忙于上网游戏的镜头。这也正是我深感惭愧的地方。
记得自己小时候,家里虽清贫,却过得十分的温馨。父母读的书并不多,却给我们四兄妹提供了十分好的学习环境,尽管没有太多的余钱,父母仍然会为我们订阅许多的杂志,《红领巾画报》、《湘江文艺》、《红旗》、《解放军报》等等,虽然当时有的东西并不太懂,却会努力去看。不仅如此,每到周末,父母总会陪我们去看一场电影,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的确是十分了不起的举动。大量的阅读和娱乐活动,不仅让我们开拓了视野,而且培养了我们爱看书的好习惯,也就自然而然爱学习了,我们兄妹四个成为八十年代大、中专生也就顺理成章了,也使得我家成了左邻右舍称赞和羡慕的榜样。
而今的我,不论生活环境,还是自身的学识水平,都要比父母好不知多少倍,却无法教好仅有的一个孩子。也许是我太自私,不能像父母一样为孩子作太多的牺牲,也许是我太懒惰,不能给孩子一个爱学习榜样,也许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,太听之任之...
在对孩子的教育上,我看到了自己与父母的差距,也许这种差距是与生俱来的,也许是我根本就没努力过!
评论